逃清算命加密亡魂货币寒冬t难再添运
11月10日的新加坡高等法院文件犹如一纸死亡证明,宣告了加密货币借贷平台Hodlnaut的终结。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加坡公司,如今却要在监管机构和债权人的注视下走向清算之路。说实话,看到又一个加密货币平台倒下,我内心五味杂陈——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Terra暴雷引发的连锁反应。 记得去年8月,Angela Ee Ming Yen和Aaron Loh Cheng Lee两位专家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司法经理时,业界还对他们寄予厚望。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残酷,经过15个月的挣扎,他们最终也不得不承认:这家公司已经药石罔效。作为清算人,他们面前是超过1.7万名心急如焚的债权人,这个数字光是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。 我特别注意到清算团队在声明中提到的一个细节:由于债权人数量过于庞大,单独回复每个询问根本不现实。这就好比急诊室里突然涌进上千名患者,医生只能选择用广播的方式发布诊疗方案。他们将通过官网和邮件定期更新信息,但说实话,这种"批量处理"的方式恐怕很难平息债权人的焦虑情绪。重组梦碎:债权人为何选择"拔管"最让人唏嘘的是,Hodlnaut本有机会通过重组续命。但债权人们最终投票选择了"拔管"——不是因为他们冷血,而是重组方案中那个要命的条款:允许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原管理团队继续掌舵。这就像是让酗酒的司机继续开车,换谁都会投反对票吧? 更耐人寻味的是新加坡警方正在进行的调查。虽然目前还没定论,但"潜在欺诈"的调查方向已经足以让市场浮想联翩。我不禁想起FTX暴雷后的那场闹剧,希望Hodlnaut不要成为另一个加密版的"庞氏骗局"案例。 说到Hodlnaut的病因,就不得不提去年那场震惊业界的Terra崩盘事件。这家公司因为押注Do Kwon的算法稳定币系统,一夜之间蒸发了1.9亿美元——这相当于他们大半的家底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很多机构都把Terra当作"稳赚不赔"的买卖,这种盲目乐观最终酿成了苦果。 有意思的是,就在Hodlnaut走向末路的同时,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却在回暖。根据CoinGecko的数据,虽然24小时内微跌0.09%,但年度涨幅高达55.27%。比特币依然稳坐半壁江山,占据了49.85%的市场份额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,恰恰说明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残酷:牛市也不能拯救所有玩家。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,突然想起一位华尔街老交易员的话:"在金融市场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"Hodlnaut的故事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这个案例最大的启示或许是:当一家公司把身家性命都押在某个"稳赚不赔"的创新上时,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刻。从临危受命到无力回天
Terra余震未平:1.9亿美元的学费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随笔:急涨未必稳,慢牛才是真
- 美国经济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拖字诀游戏
- 狗狗币又要起飞?这位戏精币王还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?
- 狗狗币的生死时刻:跌穿0.25美元后,是抄底良机还是深渊陷阱?
- 从石油美元到电力人民币:当算力成为新石油
- 以太坊:不只是加密资产,更是一场金融革命
- 2025年加密货币市场启示录:企业狂囤、XRP暴涨预言与7个隐藏金矿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变幻:ETH上演绝地反击,BTC和SOL能否后来居上?
- 以太坊强势崛起:8.25市场风云录
- 币股联动的疯狂赌局:资本市场的加密朋克革命
- 香港稳定币遇冷?这5个投资机会你看懂了吗
- 比特币风暴来临前的平静:机构悄悄布局的惊天信号
- 港人血汗钱又被骗光!这家国际交易所到底什么来头?
- 历史轮回:从股票到加密货币,401(k)养老金的新冒险
- 以太坊为何疯狂冲刺历史高点?牛市狂欢背后的真相
- 620万美金被劫持的那七天:股权代币化给中小企业上的血泪一课
- 以太坊市场惊现巨鲸大战:2亿美金豪赌背后暗藏什么玄机?
- Web3.0市场动态:美国关税政策尘埃落定,DeFi与NFT领域持续火热
- 比特币12万只是开始?市场疯狂背后的投资机会解析
- 以太坊市场惊现巨鲸大战:2亿美金豪赌背后暗藏什么玄机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