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战略 >>正文
吗到一散户杯羹欢背后能分真的t狂
战略986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币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Blast这个新项目了。说实话,看到朋友圈里那些KOL疯狂刷屏的样子,我都有点审美疲劳了。这个由Blur创始人Pacman操刀的Layer2项目,靠着社交裂变和空投预期,短短几天就吸金超2.6亿美元,不得不说营销确实有一套。天上掉馅饼?先看看收益机制Blast主打的是一个"躺着赚钱"的概念。他们把用户存入的ETH拿去Layer1质押,再把收益返还给用户。听起来很美是不是?但... ...
最近币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Blast这个新项目了。说实话,看到朋友圈里那些KOL疯狂刷屏的样子,我都有点审美疲劳了。这个由Blur创始人Pacman操刀的Layer2项目,靠着社交裂变和空投预期,短短几天就吸金超2.6亿美元,不得不说营销确实有一套。
天上掉馅饼?先看看收益机制
Blast主打的是一个"躺着赚钱"的概念。他们把用户存入的ETH拿去Layer1质押,再把收益返还给用户。听起来很美是不是?但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太清楚这种套路了。说白了就是个升级版的流动性挖矿,只不过披了层Layer2的外衣。
说到空投预期,我得泼盆冷水。按照现在TVL的增长速度,估计很快就能突破10亿美元大关。假设空投总额对标ARB的13亿美元(这已经是相当乐观的估计了),刨去给Blur团队的30%,留给用户的可能只剩3亿左右。你要是存个100U,到头来能分到多少?自己算算吧。
残酷的现实:大户的游戏场
让我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:Blast就是个典型的马太效应项目。大户们手里握着百万级别的资金,还能靠影响力拉人头组战队,积分蹭蹭往上涨。而小散户呢?存个几百几千U,最后可能连汤都喝不上热乎的。
我有个朋友前两天兴奋地跟我说要All in Blast,我直接给他算了笔账:假设你存入1万U,锁定半年,按最乐观估计可能赚个3500U。但你要承担ETH价格波动的风险,还要面对流动性冻结的机会成本。这么一算,年化70%的收益率真的香吗?
为什么我选择观望?
首先,我实在不喜欢这种长时间锁定流动性的玩法。要知道,在瞬息万变的币圈,半年时间足够发生太多事了。其次,我对Blast的商业模式也持保留态度。一个Layer2不好好做生态建设,反倒把心思都花在如何让用户"躺赚"上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
不过话说回来,Blast的出现确实给死气沉沉的Layer2赛道扔了颗炸弹。我预测接下来会出现两种趋势:一是其他Layer2项目被迫跟进发币,二是行业洗牌加速。从这个角度看,Blast倒是个不错的鲶鱼。
最后给散户朋友们一个忠告:如果你是冲着暴富去的,可能要失望了。但如果把Blast当作一个普通的DeFi理财项目,控制好仓位,倒也不妨一试。记住,在币圈最重要的永远是风险管理。
P.S. 最近在研究几个潜力赛道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,后续会分享更多深度分析。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看法~
Tags:
相关文章
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战略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8年的"老韭菜",我见过太多起起落落。从2017年"94"事件的惊心动魄,到2022年寒冬的刺骨寒意,市场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:永远要对数据保持敬畏。当前市场观察:以太坊抢眼,但比特币才是定海神针最近行情很有意思,以太坊表现确实亮眼,像极了班级里那个突然发力的优等生。但很多人忽略了,比特币这个"老班长"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,却在默默维持着市场秩序。记得上周有个朋友问我:"大饼... ...
【战略】
阅读更多稳定币支付的合规困境:当链上监控遭遇现实世界的灰色地带
战略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号称"火眼金睛"的区块链分析工具,在面对实际的稳定币支付场景时,怎么突然就变成了"近视眼"?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过的捉迷藏游戏——你以为自己把所有角落都检查过了,但总有几个调皮的小伙伴能躲过你的搜寻。行业现状:一把钥匙打不开两把锁目前市场上那些知名的区块链分析工具(Chainalysis、Elliptic等),就像是专门为链上世界打造的超级显微镜。它们确实能把... ...
【战略】
阅读更多AI时代创作人必看:两位专家教你守住版权生命线
战略在这个随手就能用AI生成内容的时代,我经常看到身边的内容创作者们捧着爆款内容却愁眉不展。"我的创意会不会被抄袭?""二创到底怎么才算合规?"这些问题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位创作者头顶。前几天杨浦区司法局的一场活动,着实给这群创意工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。保全证据:创作者的第一道防线杨浦公证处的文博老师打了个生动的比方:"你们创作就像盖房子,公证就是给房子装防盗门。"他举了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:去年有... ...
【战略】
阅读更多